眼下,2023年高考考试已经结束,目前已经进入阅卷评分阶段。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报志愿成为一道必备程序。
然而,近年来,每逢高考,志愿填报指导都会成为热门“生意”。从数百元的智能填报到动辄上万元的一对一指导,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据有关数据统计,今年一共有1291万考生参加高考,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报考人数最多的一年。在越来越庞大的数据匹配机制中,志愿填报变得非常重要。
客观地说,高考报志愿对于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来讲属于一个陌生领域,尤其初次参加高考的家庭,都会遇到如何报志愿这个问题。许多学生和家长因为对大学专业及职业规划缺乏了解,导致填报志愿这个“技术活”让他们非常头痛。不少焦虑而迷茫的考生和家长纷纷向高考咨询服务机构寻求帮助,使得志愿咨询规划市场 “水涨船高”。有媒体调查发现,当前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既有志愿规划师“一对一服务”,也有“AI志愿助手“一键搞定,可谓五花八门,价格上也是动辄收费上万元,令许多家庭不堪重负。
随着多地高考改革落地,志愿填报变得更加复杂,虽然这些志愿填报服务收费高昂,但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考生依旧倾向于花钱咨询填报高考志愿的相关事项,而相关服务市场也因此变得愈加火爆。志愿填报服务机构通过整合院校信息和录取规则,的确可以帮助不少家长节省时间、化解焦虑。从线上到线下,咨询服务价钱也是水涨船高。与此同时,部分机构也存在价格虚高、数据陈旧、夸大宣传等现象。
高考报志愿莫花冤枉钱。首先学生和家长要做到“心中有数”,自己去把握。通常情况下,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大体上能够了解到自己所处的分数段,如果成绩考得十分好,在600分以上,而且又是一些偏远省份,这时候可以适当地考虑一些全国的重点院校,因为重点院校对落后省份有指标照顾,而对于一些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人口大省,则要慎重一些。毕竟僧多粥少,投放的指标有限,而高考成绩佼佼者甚多,如果不切实际填报过高的志愿则很可能难以尽如人意。
其次,要多听听学校老师的参考意见。作为学校的班主任老师,每年都会送走一大批学生,这些老师不但教学经验丰富,在帮助学生填报志愿上也是行家里手和“高级参谋”。学生也好,家长也好,不妨多找找这些老师作为智囊团成员释疑解惑。老师们爱才心切,他们的一个个“金点子”对帮助考生填报志愿将会大有裨益。这个资源要充分利用起来,不花冤枉钱,也能取得好的志愿填报效果。这方面,很多考生已经受益匪浅,既密切了师生关系,又能得到及时高考志愿帮助,可谓一举两得。
从另一方面讲,学生和家长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要听信个别人个别机构的“瞎忽悠”,他们看重的是你腰包里的钱,根本不是学生前途。即便高考志愿填错了他们也会有一万个理由在为自己开脱,到时候吃亏上当的则是自己。被骗去钱财不说,还不一定能够遂愿。这方面的教训很多,不可轻信和盲从。
高考报志愿牵动社会敏感神经。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学生和家长一定要保持一份清醒,万万不可上当受骗。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及时进行监管,严厉打击社会上各种“志愿诈骗”,绝不能让所谓的填报志愿机构借机敛财,成为一种社会之害。
文:李敏